摘要: 棉布矿物胶彩 西藏 此幅唐卡表现的格鲁派两种皈依境之一“上师相应法皈依境”。格鲁派僧侣依照此皈依境做日常修持,藉由皈依境建立观想与持诵祈文。其形状像一棵大树,所以又称“会聚树”。“会聚”有多重意义,一指“历史传承人…
棉布矿物胶彩
西藏
此幅唐卡表现的格鲁派两种皈依境之一“上师相应法皈依境”。格鲁派僧侣依照此皈依境做日常修持,藉由皈依境建立观想与持诵祈文。其形状像一棵大树,所以又称“会聚树”。“会聚”有多重意义,一指“历史传承人物的聚集”,再者表示将“传承体验予以具体形象化的聚集”。画面主要由四组人物组成,其中图左和图右分别为佛陀教法的两个主要传承之持有者,此二传承分别是广大的菩萨行(即基础学习)传承与甚深见传承(即进阶修行),前者强调“广度”,后者注重“深度”,如此代表藏传佛教的教法既广且深;图上和图下二组人物分别为“密乘”的主要传承以及格鲁派“主要信奉”的圣众,包括诸佛、菩萨、护法、罗汉、空行母与空行父等。
图左“广大菩萨行传承”。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创立者之一是无著,位处这组人物的最上方,戴著红帽,手托一本经书,他是印度三、四世纪的重要人物。无著大师综合印度三世纪之前的大乘教法,成立唯识无境的理论及菩萨道的修行方法。其教法深刻地影响印度、中国、西藏的佛教思想和修行。传说弥勒曾在净土兜率宫向他传授了《慈氏五论》、大乘经典和其他佛典。之后无著返回人间,并在印度孔雀城附近创立了一个新的佛教中心。这套《慈氏五论》相继传给了数位印度大师,后由阿底峡入藏传给噶当派大师。新噶当派(格鲁派)的创立者宗喀巴亦习得此法,之后便成为格鲁派重要传承必修的论著。“广大行传承”即表现了此一传承的三个发展阶段,包括早期的印度大师,早期噶当派上师和后来的格鲁派上师。
图右“甚深见传承”。位处这组人物最上方的一个短发僧侣,为古印度著名佛教大师龙树。他是初期中观派的代表,主张一切皆空。在他的著作中,不断以举例及归纳的方法,证明实体论的谬误。他的思想和论证方法,成为后来大乘佛教发展的重要基础。西藏人以他为大乘六庄严之一,在中国汉地尊他为八宗共祖。“甚深见传承”指佛陀教法中强调“世俗谛”和“胜义谛”有关的空性义理,以及空性与二谛如何并行不悖等内容,也就是著名的《龙树六论》的主要内容。相传是文殊菩萨亲传龙树大师,成为此传承的基础。二帝中的世俗谛是指凡夫所认知的真实,而胜义谛则是指圣人所认知的真实。右图中描绘的就是这个传承的重要人物,此一群组同样包括了早期的印度大师、噶当派上师及格鲁派上师。
图上“密乘传承”。这一部分最重要的人物是蓝色金刚总持的双身像,及“具加持的密乘传承”之传承持有者,他们是数个密乘传承。此唐卡属于简略形式,画中只绘出部分人物,主要是金刚总持的佛父与佛母,还有三位印度大成就者与九位西藏僧侣。
图下为格鲁派主要护持和信奉的圣众。在佛陀的前方与下方排列着各续部的的天众,浩浩荡荡甚为壮观。首先是6位黄帽格鲁派大师,接着是7排成组的诸佛、菩萨、护法、罗汉、空行母与空行父等。由上往下第一列是密乘的本尊,包括吉祥喜金刚、胜乐金刚、密集金刚与大威德金刚等;第二列有10尊佛,代表十方诸佛;第三列为主要的菩萨和佛母,如圣度母、文殊师利、金刚手菩萨等,代表所的菩萨;第四列为辟支佛(独觉乘),是一群了悟十二因缘而达涅槃境界的圣者;第五列为声闻乘的阿罗汉;第六列为空行母;最下面一列是忿怒护法,以猛恶形象象征佛法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愚昧无知。
皈依境之外的主要人物。整幅唐卡在最后还以明显的红白色花瓣作为空间区隔,表现皈依境之外的人物,他们包括护持此皈依境的四大天王,还有印度持法螺天神与持法轮天神。他们居于下方,不在会聚树上,表示他们不是证悟者,故不是传承的一部分。但是这些神祗出现于画中,表示他们是受到敬重的对象,一般认为他们具有极大力量,可以协助护持整个传承。
此幅唐卡具有多方面优胜特点:一是尺幅巨大,在现知的此类题材唐卡中十分罕见,可以大大提升其宗教功用。二是构图严谨规范,具有庄严肃穆的宗教美感,适宜大型佛堂供奉与修学。三是画工精妙,色彩丰富纯正,色调搭配和谐,具有西藏新勉塘画派鲜明特点。四是题材独特,内容丰富,表现人物众多,具有极高的宗教及艺术价值。五是保存了完好的装裱,且装裱用料十分讲究,衬托出唐卡的高贵品质。集诸多优胜特点于一身,足见此幅唐卡价值非同一般。
注: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,均为原作者的观点,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,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。
业务合作:范猛15898937160 赵宇13562672870责任编辑:王远见156105981680536—8025997zggtcxz@163.com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5]1282-139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